2018年双积分政策的组合效果良好。从工信部发布的企业平均油耗水平来看,2018年的油耗积分出现一定下降,油耗总积分从2017年的1000万分下降到688万分,下降近400万分;而新能源积分从2017年的179万分上升到2018年399万分,年度增长220万分,新能源积分表现极其突出。
由于2018年油耗积分表现相对较差的主要是合资品牌,合资品牌自身前几年的油耗节约尚好,且在合资企业所属的大集团范围内,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实现良好的油耗积分结余,合资企业油耗积分应该自身能够满足需求。
目前看新能源积分抵充燃油积分的效果在2018年仍不显著,这也是政策达到了双积分的组合拉动目标,2018年实现了新能源车高增长促进燃油车油耗降低的良好效果。
2、新能源积分交易价值尚未体现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政策稳健调整为新能源积分8%的18年不考核。
原征求意见稿:2018年度至2020年度,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12%。2020年度以后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制定、公布。
正式文件:第十七条 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
2018年度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是不强制考核,19年正式考核,这也是符合国际相关建议的平衡结果。2019年开始测算,2021年实现对2019年和2020年综合考核的原则,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做好产业链和新品推出的准备。
推迟一年实施新能源积分交易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的确带来一定的积分利润损失,由此导致新能源车发展的线路变化,未来的插电混动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年的延期时间让国际车企能够布局产业链,实现插电混动的快速提升。纯电动的发展要关注真正的扩张性市场,主要是关注中小型车,实现有效的产品推进。
3、双积分政策目标不是为了交易
中国建立双积分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促进企业加速发展新能源车,实现产业转型,而不是简单的积分交易,让积分值钱本身也不是核心目标的。
